法律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各系专区  >  法律系

简介

$fullArticle1.name
$fullArticle1.content

简介

法律系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法学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一流建设专业。首都师范大学法学专业198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一批著名法学家曾在此任教,沉淀着良好的法学教育传统。经过多年建设,首都师范大学法学专业现已拥有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法学学士、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本着“成天下之才、致天下之治”的培养理念,三十七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优秀法律人才。


首都师范大学法学专业拥有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36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7人,1名教师入选“北京市百人工程”,多名教师获得“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的资助。70%教师有过在国外(美国、加拿大、奥地利)研修的经历,所有教师均毕业于国内知名法学院校,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已经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著作数百篇(部),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法学专业还拥有一支稳定的以讲座教授、客座教授、法官、检察官、律师为核心成员的外聘教师队伍,他们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开阔精深的学术素养为法学专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也促使法学专业形成了专兼结合、精干高效的教学科研队伍。


法学学科是首都师范大学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获得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等研究方向。2018年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下设教育法和科技法两个研究方向,在基本权利、宪法制度、行政法治、科技法治、教育法治、公司法律制度、刑事政策等领域取得丰厚的研究成果。法学学科以基础研究为支撑,在基本权利、科技法治、教育法治研究中实现了基础研究与制度建构的良性互动;打破学科壁垒,将法学与管理学、教育学、哲学相结合,体现出交叉研究的互补优势;把握社会现实需求,立足于科技进步、公共行政的变迁,以及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从法学视角做出呼应,突破了传统法学研究的方法与内容,更具包容性、适用性。


首都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历来注重科学研究。2005年以来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8部,其中专著10部,译著2部;承担科研项目1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横向项目6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权威核心8篇,核心期刊56篇,人均发表论文8.8篇。并于2006年创办学术刊物——《燕京法学》,每年一辑,目前已出版四辑,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法学专业顺应法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立足于法学专业的特点,将专业发展定位于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通过“双主体教学模式”、“探究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教改方案,将学生创新科研能力的培养渗透于课堂教学,以统一组织、分组活动的方式开展科研立项、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务实的研究风格,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专业方向课程中设置法律实务模块,在提高法学理论素质和法律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层层推进式的应用型教学体系,以“庭审观摩——案例分析——司法见习——模拟法庭——司法实习”为主线,强调案例教学法以及讨论式、启发引导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并辅之以模拟法庭、法律诊所、专业实训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学生创造性法律思维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学科,首都师范大学法学专业还有诸多方面尚欠成熟与完善,法律系全体同仁衷心期望得到社会各界的鼓励与支持,并致力于以更大的成绩回报社会。



法学理论学科组

学科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法学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法哲学与法理学、科技伦理与法律、立法学等。多年来,法学理论学科依托首都师范大学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与优势,开展法哲学以及法理学研究,并将法学理论与部门法学相结合,进行部门法理学与法哲学研究。同时,立足于科技革命之于法律的影响与挑战,从法学视角给与回应,使法学理论研究更具有时代感和现实关怀,其中,在法解释学、法律与科技伦理、立法学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承担了全国人大、科技部、北京市人大、北京市科委等部门的相关研究课题。

专任教师

石长地、杜强强、李昕、刘佳、果海英、崔华平、周泽夏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组

学科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以我国知名宪法学者郑贤君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经过多年建设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及一般项目、教育部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最高人民法院重大司法理论研究、国家发改委专项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课题,具有良好的学术影响力,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宪法学基本理论、基本权利、国家理论与政府职权、宪法监督与宪法解释、行政组织法与教育行政法和科技行政法等。本学科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致力于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理论的中国化研究,重视本土法律实践,多方参与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等部门组织的立法咨询,在有关基本权利、宪法解释、行政组织法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专任教师

郑贤君、李昕、杜强强、崔俊杰、回颖、付兴、刘兰兰、安丽娜


刑法学学科组

学科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刑法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犯罪学等。多年来,刑法学科主要依托首都师范大学与北京市内多个法院、检察院、律所之间紧密合作形成的实习基地、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所、模拟法庭建设、大学生创新课题项目等独具特色的平台,开展刑事一体化在理论与实践中的融合性研究。注重运用法教义学和注释法学的方法研究刑事法问题,关注学生在不断地提高刑法解释能力的锻炼中形成理性、规范、体系的刑法思维,培养理论学习与司法实践的融会贯通,推动司法实务性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有机融合。

专任教师

肖怡、席小华、但未丽、石红英、邹湘高、丁飞、单子洪


民商法学学科组

学科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民商法学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信用法学、信息法学等。民商法学学科一向注重交叉研究,运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和其他法学学科理论多视角审视民商法学理论与实务问题,突破单一学科研究的局限性,力求提供更为稳妥更为优化的解决方案。民商法学学科向来注重与实务部门合作,关切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法律问题,积极回应时代需求,在公司法、信用法、个人信息保护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司法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住建部等部门的相关研究课题。

专任教师

吴高臣、石新中、孔德周、丛雪莲、陈霞、蒋言、袁泉、包永慧、舒宁


特色研究

教育与法律

方向简介

本方向是我校法学学科的一大特色。本学科依托我校作为北京市综合性师范大学,通过教育学、社会学与法学的交叉复合,以基础研究为支撑,在著名教育法专家劳凯声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雄厚的学术积累和人才培养经验。本学科方向以团队科研的方式开展教育法治研究,为首都教育法治化建设承担教育立法咨询服务,开展青少年犯罪预防与司法矫正研究,获得了团中央、北京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制保障制度创新优秀事例奖”,“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等多项奖励。

实体机构介绍

北京市法学会教育法学研究会成立于2011年,是北京市法学会下设的教育法学领域的学术团体,目前共有从事教育法学教学、研究和实务工作的会员200余人,由劳凯声教授担任名誉会长,首都师范大学李昕教授担任会长。

北京市法学会教育法学研究会的基本宗旨是团结和组织首都的教育法学工作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繁荣和发展教育法学研究为主要职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各种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提升教育法学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质量,为推动首都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智力支持。

自成立以来,北京市法学会教育法学研究会积极组织首都教育法学工作者,学习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团结和联系首都教育法学工作者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倡导法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研究,积极回应教育法制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凝聚学术共识,促进学术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建立了教育法学理论与实践的常态化沟通机制,促成了教育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有效对话,促进了首都教育法学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科技与法律

方向简介

本方向是我校法学学科的一大特色。本学科立足于科技发展对法律制度的需求,突破传统二级学科研究的局限,在科技法治、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社会信用、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产权、高科技犯罪预防等领域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承担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重点研究项目、国家科技奖励办委托项目、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委托项目等纵向、横向项目多项,参与了国家及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信用法治、技术市场管理等领域的立法,2008年获得国务院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表彰,荣获“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奖。


0029cc金沙贵宾会登录-金沙9159游戏在线登录☞首頁请进

活动通告

0029cc金沙贵宾会登录-金沙9159游戏在线登录☞首頁请进